跳到主要內容
:::
教學資源 / 創意競賽得獎作品

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第五周教學活動

  1. 活動名稱:電腦‧網路‧msn月相、月食與潮汐教學
    教學時間:200分鐘(四節課,兩週的教學活動)
  2. 教學目標:
    • 讓學生觀察到每天的月相不同,而且升起時間也不同
    • 在觀察之後,利用日月地三者模型,讓學生了解月球公轉至不同位置時,在地球上所見的月相也就不太一樣
    • 讓學生學習分工合作、問題解決還有利用網路蒐集、與人分享資料的能力
  3. 設計理念:

月相變化是一個動態但緩慢的變動狀況,若無長時間觀測無法清楚了解月球的變動狀況,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有觀測、紀錄月相的經驗,但在當時只知道月亮每天的長相不太一樣,對於月球的公轉位置、關於月球的種種資料及月食這樣的天文現象並無多說。 
在過去的教學經驗中,就經常將資訊融入教學之中,若是能夠搭配適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大多很好。在此教案中,老師與學生都突破以往,使用更多元化的方式來豐富教學及主動學習,例如:記錄月相,可以利用數位相機…等方法,也許學生在過程之中可以想出更棒的方式。又例如:在進入農曆下半月時,月球升起的時間很晚,這時可以讓學生想想看有沒有什麼可以記錄卻又不干擾睡眠的折衷方式,例如:有些網站會列出今日的月相、中央氣象局的網頁有標出每天的月相變化,都可以當作參考,但不可因為如此就完全依賴網頁上的資訊,有些現象還是要親自觀察才能看到。從過程當中,讓學生學著解決問題、主動學習。 
現在的學生在使用電腦、網路的能力都很好,所以在講課方式上做了些改變。一直在思索,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主動查詢資料,又同時可以讓學生間有互相交流、討論的機會?若是讓學生回家查詢,往往效果不彰,有許多學生習慣上奇摩知識去發問,讓其他網友幫他尋找答案,沒有達到自己尋找資料並整理的目的,或是最後全班只有四、五個學生完成。去圖書館是獲得知識很好的方法,但是用於教學上,往往會有多組學生搶同一本書看的狀況,而且學生散佈各處,管理不易,而且組與組之間也難有效率的討論。 
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根據現在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想出了這一套利用電腦、網路、msn上課的方法,當然這樣的方法很有挑戰性,先試幾次看看學生的反應,再逐步做改進,初探學生的反應都還不錯,其中最難以掌控的部份是學生也會利用這樣的方式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聊天、玩遊戲…,而沒有達到教學功效,為避免這樣的狀況,在事前的準備要做好,若是學生在使用這些網路工具(如:msn、e-mail、上傳檔案…)上有困難時,可以請會的同學教不會的同學,或是在課堂上花些時間教學生,另外還要先和學生將規則講明白:在電腦教室上課時:

  1. 規定一組只能開三台電腦
  2. 資料查詢有時間限制,還要將資料整理成易讀的資訊後,再傳訊給老師
  3. 每一組要請一位同學提供帳號,把提供的帳號通通邀請加入對話中,讓老師這邊的對話窗也可以看到各組間的談話內容,以避免學生私下聊天
  4. 每次主要查詢資料的學生都要換人,讓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機會
  5. 課後安排回家作業,以避免學生只是在課堂上簡略的看過這些收集的「文字」,而沒有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使用這樣的方式上課,除了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中學習如何從網路上尋找想要的資料,搜尋到五花八門的資料如何統整,經過整理之後的資料如何呈現(word、excel、powerpoint…),如何分享給同學們(e-mail、blog…),更可以將所學到的概念,利用學過的繪圖軟體圖示化,也當作是一種複習。 
這些能力都需要時間慢慢累積,但十分希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可以養成主動學習、查詢資料的習慣,當然更鼓勵學生們利用圖書館來獲得更多的資訊。 
配合多元化的資訊教學、自己製作的教具再加上用心,期待教學更加有趣,知識的吸收更有效率。

附件:作品說明月相記錄單月相與潮汐(簡報檔)、月相公轉教學(動畫檔)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