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心靈饗宴 / 特殊教育文章分享

瞭解學習障礙                                                                       

或許你從來都沒有聽過學習障礙;或許你聽過,卻不瞭解學習障礙;但是因為學習障礙占總人口的3%到5%,每一個人都會有機會接觸到學習障礙者,因此,每個人都有必要花一些時間瞭解學習障礙面貌,並一起關心這個問題。 
*    學習障礙的孩子並不是因為笨或懶或不認真而導致學習困難,而是因為腦神經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使得他們無法用一般人的學習方式學習,而必須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    學習障礙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樣聰明,他們只是某一部分的認知能力有缺陷。 
*    學習障礙並不是因為智力低下、自閉症或聽力、人格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    學習障礙者的差異性很大,幾乎沒有兩個學習障礙者的學習困難現象是一模一樣。 
*    如果得到適當的幫助發揮天賦潛能,學習障礙者也可以獲致成功,如愛因斯坦、邱吉爾、洛克菲勒、李光耀、湯姆克魯斯等都是有名的成功學障者。 
*    學習障礙是特教法中規範的身心障礙類別之一,其與一般身心障礙學生一樣,在特教法中有明文保障其接受特殊教育的權利,相關的鑑定、安置、輔導等措施也有法令上的規定。 
*    學習障礙是終生的障礙,並無法透過某種治療法而痊癒,但是他們的困難可以因為特殊教育的協助,以及他人的瞭解和環境的配合與接納,而不至於妨礙他們的潛能開發。 
(一)學業方面 
閱讀困難:認國字或拼讀注音困難,閱讀速度很慢且常常發生錯誤,常有跳行跳字的現象,可以念完一段文章但不得其大意。 
書寫困難:注音的拼寫或國字的仿寫、書寫有困難,筆劃很難辨識,或者句子不完整。 
運算困難:無法瞭解數字之概念、無法心算、需用手指或實物操作才能計算。 
推理困難:理解文章隱含意義或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 
聽覺處理困難:對於老師複雜的指令或者是冗長的上課內容不能理解。 
口語表達困難:運用詞彙或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困難。 
(二)行為方面 
動作笨拙,生活秩序的管理能力很差。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上課情境的影響。 
不易與同學建立人際關係,無法於同學一起玩。 
容易挫折,缺乏信心。 
(以上的特徵並不是每個學習障礙的孩子都會出現,而且每個學障孩子的困難特徵可能不一樣,孩子是否確實有學習障礙,還需要由專家鑑定。) 
如何協助學習障礙者? 
早期發現,早期育療能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瞭解學習障礙者的特質,利用優勢能力來學習。 
依據學習障礙者的情況作適當的教學安置。 
幫助學習障礙者瞭解自己的困難與優點,並建立自信心。 
協助其他人瞭解學習障礙,以免學習障礙者受到誤解。

加入協會,為學習障礙者爭取權益。

一位肌肉委縮症孩子母親的心聲_                                                     

前言:台中市立漢口國中二年十班導師-李婷瑛,她的寶貝兒子陳奕中罹患肌肉萎縮症,九歲開始必須以輪椅代步,李老師面對如此大的挫折,她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勇敢的活下去。她的心路歷程值得與各位分享,希望多給她關心與鼓勵及精神上的支持…,下列文章是她本人一面打字幾度拭淚下完成的,祝福您婷瑛老師 !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嚮往的只是平凡的幸福:家庭和樂,家人健康。然而,老天爺卻交給我一個重擔,要我照顧祂心愛的天使,要我懂得珍惜當下,懂得生命的真諦。 
奕中小時候白淨可愛、活潑聰明。我們夫妻幫他拍照、錄音;陪他看書、遊戲。當我正陶醉於這樣的幸福中時,卻發現他常常會跌倒,跌倒了又不易爬起,以為只是小小毛病,想不到醫生看診後的結論,卻撕裂了我們的心,讓日子墮入了痛苦的深淵。奕中罹患了肌肉萎縮症,他將會不良於行,十歲前就需坐輪椅,甚至-沒有長久的未來。淚,盈眶,氾濫成河。看著小小微笑的中兒,緊緊抱著他,不敢也不願相信。當第二天醒起時,以為只是一場惡夢,然而,不是夢,是晴天霹靂的打擊,夫妻兩人不禁相擁痛哭,無法承受這樣的痛。 
但是,驗血報告、切片報告,告訴我們要面對事實。心痛的帶著中兒到處求醫:台北氣功、高雄針灸,甚至遠赴大陸,希望有奇蹟出現;也心疼的帶他四處旅遊,讓他快樂,增廣見聞,在還能行走時。上音樂班,別的小朋友可以起立蹲下,唱跳自如,奕中艱難的爬起時,別人又蹲下了。上幼稚園,樓梯是道天梯,他總是爬不上去,總是摔得傷痕累累。小學時,已不能去操場玩耍,上完廁所要回教室的路上,摔了一跤,正艱難的要爬起,上課鐘響,小朋友快速衝向教室,他們的腳踩過了躺在地上奕中的手。做一個母親,有什麼比聽到、看到這樣的情況更殘忍的?別人的孩子愈長大愈有希望,我的孩子,路愈走愈艱辛困苦。然而,我不怨天,我告訴自己要樂觀,要堅強,要微笑面對孩子,不能讓他看到我的淚水。唯有堅強樂觀的母親,才有快樂的家,才有堅強樂觀、勇於面對自己缺憾的孩子。 
九歲時,奕中真的無法再行走了,輪椅成為他的代步工具。這是在宣判奇蹟已經遠離了嗎?抑是在宣告更艱難的旅程之始?奕中有一小段時間脾氣不好,課業退步,我含淚告訴他:這是老天爺在考驗我們,我們不要被打倒,要認真學習,具備所有的能力;還要心中有愛,有夢想,等到有一天病好起來時,才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奕中沉默的聽進了媽媽的鼓勵,課業恢復了優秀,更加懂事、貼心,不管多大包的藥都大口吞下,因為他要自己好起來。 
因為不能行走,奕中愈來愈胖,生活上的照顧也愈來愈是心力交瘁。每天早上爸爸背他起床,幫他刷牙洗臉,再從車上背到教室。爸媽輪流一天三次到校,帶他上廁所、按摩手腳。放學時,媽媽從輪椅背回車上,坐電梯時,常需騰一隻手去按樓層,一個重心不穩,常會使母子心驚膽跳。餵晚飯、洗澡,身體的勞累,都是心甘情願承受的,唯有半夜聽到奕中因無法翻身而痛苦的叫聲,常會叫做父母的肝腸寸斷,一夜七、八次起床為他翻身,只要孩子能舒服些,睡眠的品質已經是不重要了。即便如此,為了讓奕中不侷限於一方斗室,近處的科博館、美術館,甚至東海岸、宜蘭冬山河,我們都背著他吸收知識、感受天地的美,享受家庭的和樂。差四歲的妹妹,扮演開心果的角色,讓這個家不受「病害」,仍然歡笑洋溢。 
奕中上國中,媽媽就比較放心了。因為媽媽是國中老師,將奕中編在班上,可以就近照顧。在學校裡,奕中喚媽媽「老 師」,溫和、微笑、上課用心,成績優秀。當奕中坐著輪椅在升旗台前領獎時,含淚的母親抬望藍天,心酸,疲憊中滿是欣慰。於是,每天上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雜務,幫奕中倒水、餵飯、理上廁所,以及回家繁重家務的壓力,都可以化為煙雲飄散了。 
奕中從小飽受皮肉之苦:能行走時跌跌撞撞,傷痕處處;坐輪椅後稍一不慎跌倒,就是骨折、開刀、住院。每一次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等待進開刀房,那種無助、無奈,總是牽動著父母的心,心碎、淚流、自責,恨不得替他痛苦。開刀出來,慘白的臉、交錯纏繞的管子;住院時的照顧,回家後的床上護理、排便、擦澡,都在考驗著體力與耐力。去年暑假,奕中做脊椎矯正手術,醫生自信滿滿,誰知奕中卻數度不能呼吸,送進加護病房,插上呼吸管,不能言語,淚痕滿臉。做父母的不只是心疼心碎,而是萬念俱灰。唯一能做的是不斷的懇求醫生,不斷的向上蒼祈求:請救我的孩子。拔掉呼吸管的夜裡,奕中呼吸、心跳急促,不斷夢囈,害怕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要媽媽唱催眠曲。三天三夜,爸媽陪在加護病房裡,唱催眠曲、念經祈禱,鼓勵孩子要加油、要撐過難關。老天爺垂憐,奕中撐過來了。當我走出加護病房,見到了外面亮麗的陽光,恍若隔世,淚水流在臉上,感激充滿心中。 
奕中這樣多災多難,而他卻從不抱怨,樂觀積極,從電腦和課業中得到信心。 他了解父母的辛勞,常會說爸,謝謝。或是:媽,不要太累了。上蒼給我一個天使,讓我知道生命的可貴,知道如何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未來,仍是一條漫長的路,或許更加艱辛困難,現在,我不去想它,我只知道要珍愛我的孩子,珍惜他與我們相處的每一個日子。

 

台中市漢口國中教師李婷瑛老師完稿

打開生命的鍋蓋                                                                    

久之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它的題目很有意思,叫做「打開生命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個大鍋爐,而生活中負面的情緒,好比累積在鍋子理的蒸氣,如果沒適時把鍋蓋打開抒發,很有可能引發一場大爆炸。打開生命的鍋蓋,可以找到情緒的出口,讓一切不愉快隨溢出的蒸氣煙消雲散;我想,這真的是一個大家都適用的快樂秘方呢!

前陣子,新聞報導一個高中女生因為罹患重度憂鬱症而休學。這女孩雖飽受憂鬱症之苦,但是她勇敢的打開生命的鍋蓋,讓憂鬱的蒸氣從容散出,並把這股動力投注到詩歌的創作上。現在她創作的詩歌已經結集成冊,病情也獲得了良好的控制。 
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情緒低潮期。在這時候,有些人會向無頭蒼蠅一般,拚命往沮喪的死胡同裡鑽,盲目的在悲傷的迷宮打轉;他們因為想不開而走不出,自怨自艾的結果讓情緒的蒸氣無法發洩,終究演變成一場覆水難收的悲劇。

 

然而有一些人卻能夠選擇以樂觀的心情對每一次挫折,在壞情緒還沒累積到沸點之前,掀開鍋蓋,安然度過情緒危機。在灼熱的蒸氣散去以後,開展在自己眼前的,又是寬闊的視野。原本鼓脹的讓人無法呼吸的胸口頓時輕鬆許多,所有的壓力和不愉快,彷彿都隨著那些蒸氣,消失的無影無蹤。你會發現,原來「快樂」會是這麼容易垂手可得的事情。

學障父母學減壓                                                                                                                            

小鄭莉莉為雙薪家庭,生活相當緊湊忙碌。在他們的八歲獨子鑑定為閱讀障礙後與我諮商,希望能得到教養上的建議。然而每次談話總是只有莉莉出現,她一方面體諒的說小鄭太忙,一方面花許多時間抱怨小鄭是個「裝飾用」的丈夫,自己要工作,負擔大部分家務,處理孩子問題,「簡直是單親媽媽」;小鄭回家時「只會做五件事,看電視、看報紙、玩電腦、吃飯、睡覺」;當孩子出現問題後,他們的爭吵次數越來越多,有幾次已提到離婚,我一面遞面紙給紅了眼眶的莉莉,一面決定親自打電話給小鄭,邀他們一起來面談。

工作、休閒跟愛是人生三大主要課題,過度工作而無休閒娛樂享受愛,便會處在壓力狀態中,有效能的父母必須重視愛與休閒。我要小鄭莉莉分別完成兩個問題:(1)依序列出自己認為重要且值得花時間從事的活動;(2)依時間多寡列出平均花費在這些活動的時間。他們兩人都將與孩子相處列在最重要活動的前幾位,但實際上花的時間卻不多。看他們互望對方,彷彿觸到問題焦點的神情,我明白這會是他們願意檢討時間運用與壓力管理契機,也許幾週後我們能真正談到孩子閱讀障礙教養問題的處理。

 

有學障相關疑問,請上網友愛無礙網站(http://www.dale.nhctc.edu.tw/)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