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做決定的過程
選填志願相關議題
- 校系選才多元,重視關鍵能力。
- 採計考科不同,模糊校系排名。
- 考生以「考科組合分數」取代「原始總分」,選擇有利之採計方式,爭取錄取機會。
- 適性選擇校系,走出浪費分數的迷失。
- 以範圍取代落點分析。
選填志願的考量因素
- 認真思考
- 學測檢定
- 優勢考科(採計、加權)
- 學系交通網(基礎→衍生→整合)
- 語文→大眾傳播→廣告
- 學費負擔(獎助學金)及家人期待
- 大學聲望及遠景出路
選填志願的步驟
- 以學群鎖定志願(興趣量表、學系探索量表)
- 列出想選填之校系(先不要排斥某些學校)(北斗星2004)
- 刪除學測檢定沒有通過之目標校系
- 刪除沒有符合採計組合之目標校系
- 若志願未足100個,以學系交通網的概念增加志願
- 若志願超過100個,優先保留優勢考科採計或加權之校系
- 志願分配(評估自己的分數定位)
- 志願排序調整(其他因素的考量)
評估自己的分數定位
| 分數區間 | 志願定位 |
超高分群 | 考生分數>頂標 | 國立大學為主分數較高科系 |
高分群 | 頂標>考生分數>前標 | 國立大學為主分數較低科系 |
均分群 | 前標>考生分數>均標 | 國立大學部分科系私立大學前段校系為主 |
低分群 | 均標>考生分數>後標 | 私立大學中後段校系為主有落榜危險 |
超低分群 | 後標>考生分數 | 上榜機會不高將私立大學後段校系填滿 |
100個志願的分配策略
- 10%-15%夢幻校系
- 35%--45%想讀校系
- 35%--45%可以就讀
- 5%--10%預防落榜
P.S.優勢考科採計或加權之校系,志願可以前推。
Q & A答客問
- 熱門科系=好的未來出路?
- 落點分析可以做嗎?(93年與94年的分數轉換)
- 以範圍觀點來看待落點分析
- 適性選擇校系,走出浪費分數的迷失。
- 別被優勢考科蒙蔽了
- 選系V.S.選校?
- 先選系後,再參加轉學考?
- 先選校後,再轉系或雙主修?